教師招聘和特崗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?己喆痤}及論述題【06】
1、試述情緒困擾兒童的特點與教育措施。
特點:過分焦慮、非常敏感、肌體緊張等,有時還可能出現反社會行為,或以攻擊作為“防衛(wèi)性”手段等。
教育措施:特設教室計劃;生活空間會談法。
2、簡述學生認知性格的主要差異。
(1)場依存和場獨立性;(2)整體性策略和系列性策略;(3)求異思維與求同思維;(4)沖動性思維與反省性思維
3、試述智能不足兒童的教育目標與教學原則。
教育目標:(1)學習與人相處的社交技能,以便獲得與人和睦相處的社交經驗;(2)學習自力更生的職業(yè)技能,以便能在生計上獨立自主;(3)學習安逸而獨立的情緒反應,以便在校與在家均能有適當的情緒經驗;(4)學習良好的清潔、保健習慣,以維護健康的體格;(5)學習基本課程,以獲得必要的基本“工具”;(6)學習正當娛樂的能力,以求閑暇的充分利用;(7)學習如何成為家庭成員,以便在家充分扮演其應有的角色;(8)學習如何成為社會的成員,以期能在社會上參與有意義的活動。
教學原則:(1)設法讓兒童不再遭受失敗;(2)讓兒童立即獲得其學習或工作的結果;(3)盡量做即刻性增強,以激勵其正確的學習動機;(4)尋求兒童能做最佳表現的學習難度;(5)將教材做有系統的組織與提示;(6)盡量使進度作小幅度的跟進;(7)注意學以致用,盡量運用學習的正遷移作用;(8)做必要的重復與練習,必要使使用過度學習;(9)將學習安排做適當分配,避免集中學習;(10)避免同時學習過多概念,防止概念混淆現象;(11)經常做提綱挈領式的整理學習,以存精;(12)提供成功的學習經驗;(13)盡量采用個別化教學法。
4、試述學習困難兒童的行為特征及教育措施。
特征:(1)不能就席端坐;(2)端坐不動;(3)顯現其他癥候。
教育措施:學習困難兒童的教學仍以個別處理為主,同時也在不斷的進行新的教學法的實驗探索,最常用的方法是行為修正法。
5、什么是加速制教學策略、充實制教學策略和特殊班級制教學策略。
加速制:稟賦優(yōu)異兒童所學與一般兒童相同,只是加速其速度,縮短其修業(yè)年限。充實制:稟賦優(yōu)異兒童的學習效率高,而在當前教學體制的限制下,只能保持與一般兒童相同的教學進度。特殊班級制:集中稟賦優(yōu)異兒童進行教學,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能得到充分發(fā)展的教學策略。
6、簡述智能不足兒童的分類。
(1)可教育者(智商在50—75之間);(2)可訓練者(智商25—49之間);(3)保護對象(智商在25以下);
7、簡述學習動機的分類和體系。
(1)動機來源: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;(2)內容和性質:正確和錯誤的動機;(3)從動機的遠近和起作用的久暫來劃分,間接的、長遠的學習動機和直接的、短近的學習動機。
8、簡述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關系。
在一般情況下,動機好,效果好;
9、怎樣培養(yǎng)和激發(fā)學生的學習動機。
(1)加強學習目的教育,發(fā)揮目標激勵作用;(2)引起心理上的不確定性,激發(fā)學生的求知欲;(3)通過獲得成功的機會和體驗,激發(fā)學生的學習動機;(4)培養(yǎng)和激發(fā)學生的學習興趣;(5)利用學習反饋和學習評定;(6)利用學習競賽和獎懲激發(fā)學習動機:組織良好的適度的學習競賽,可誘發(fā)學習興趣,活躍課堂氣氛,激發(fā)學習動機,但應明確,學習競賽可能有消極作用;獎懲也可激發(fā)學生的學習動機;(7)與學生簽訂學習協議;(8)在課堂教學中可供教師選用的激發(fā)學生學習動機的技巧。
10、簡述激發(fā)學生學習動機的條件。
(1)當學生具備學習動機而未被激發(fā)時,激發(fā)學習動機需要它在學生的整個動機結構中居于重要的地位;(2)學生個人必須對學習任務勝任;(3)各種內部和外部的干擾應減少到可控制的程度;(4)學生應有學習成功的期望。
11、怎樣利用注意的規(guī)律教學。
(1)重視培養(yǎng)學生的有意注意:對學習的目的任務有明確的理解;能用堅強的意志與干擾做斗爭;根據目的任務有計劃的組織活動,使所進行的一切活動都能服從于當前的任務;(2)充分利用無意注意的規(guī)律:教學內容要新穎有趣,難易適當;教學方法要直觀形象、靈活多樣;盡量避免那些分散學生注意的因素,創(chuàng)造有利于集中學生注意的情境;嚴格遵守作息制度,防止過度疲勞;(3)交替使用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。
12、直觀教學有哪些類型?怎樣在教學中運用這些不同類型。
直觀教學,就是在教學中使學生通過感知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的一種教學手段。(1)實物直觀;(2)模像直觀;(3)語言直觀。
運用:(1)目的任務越明確,感知越清晰;(2)對象從背景中越突出,則對象越容易被感知:差異律、活動律、組合律;(3)直觀形象與語言指導相結合,則感知越精確;(4)知識經驗越豐富,感知就越完善、迅速;(5)對感知對象的態(tài)度越積極,則感知越深刻;(6)多種分析器的協同活動,也可以提高感知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