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畫風》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。
這篇課文以一個有趣的題目,引起了課文中小朋友的思考,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。風看不見,摸不著,怎么畫呢?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,互相啟發(fā),互相激勵,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。課文塑造的是三個敢想敢問、善于思考的兒童形象,所以編者將本課安排在“用心思考,勇于創(chuàng)造”這一單元之中。
與以往所學課文相比,本文人物多,對話多,又是三個人的相互交流,學生不易理清課文中人物的態(tài)度、觀點、做法。因此,第一課時中,我重點進行識字寫字教學,并引導學生初步閱讀課文,弄清三個小朋友分別是怎么畫風的,為第二課時理解課文、感情朗讀打下基礎。
根據(jù)《語文課程標準》中提出的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,同時考慮課文的特點、學生的年齡特征,我將《畫風》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:
知識目標:讀懂課文,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(chuàng)意。
能力目標: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,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。
情感目標: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。
設定“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(chuàng)意”為教學重點;“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”為教學難點。
二、教學法的選擇
語文教學教無定法,貴在得法,施教之功,貴在導學。語文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,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,掌握學法,真正實現(xiàn)“教是為了不教”的目的。為此,我設立了“讀——悟——說——畫”的學法導向,層層推進教學。
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以及動口說、動手畫,在讀中積累了語言,說中培養(yǎng)了口語交際能力,又在畫中培養(yǎng)創(chuàng)新精神。同時還創(chuàng)造出一種形、色、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,使全體學生主動、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中。
三、教學行為策略的運用
。ㄒ唬⿵土暸f知,鞏固識字。
識字是讀寫的基礎,人教版實驗教材對此十分重視。本課要求認識的7個生字中有6個出現(xiàn)在課文人物的姓名中。為進一步鞏固對生字的識記,我通過課件出示三個小朋友的頭像及名字,讓學生與他們打招呼。如果喊對了,小伙伴就會回應。就這樣,學生在趣味盎然的“打招呼,交朋友”的過程中鞏固了對生字的記憶。
。ǘ┥钊肜斫,進行口頭表達訓練。
通過復習舊知引入新課后,我提出問題:“三個小朋友動腦筋,想辦法,用不同的方式畫出了風。他們到底是怎么畫風的呢?請大家用筆把他們畫風的句子勾畫出來”以此來引導學生的個性化閱讀。要解決這個問題。學生首先得通讀全文,了解每個小朋友的態(tài)度、觀點;再動筆勾畫三個小朋友畫風的不同做法,并引起思索:為什么他們畫風的方法不一樣卻都畫出了風了呢?對課文有了進一步的感受。
然后我再采用實物展示、現(xiàn)場畫畫等方式和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和交流。并以此為契機,讓學生找出“風藏在哪里?”讓學生以“風來了,風把_____吹____了,風藏在___________里”這樣的句式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。朗朗上口的句式讓學生覺得非常有趣,而老師“小詩人”的夸獎,讓學生在表達上越來越來棒。當幾個句式連在一起以后,就成了一首饒有詩意的小詩。我讓學生給自己作的小詩加上題目,再一起朗誦自己的大作,學生的成就感是非凡的。
。ㄈY騁想象,描繪美景。
《語文課程標準》倡導“大語文觀”,提出要“建構課內(nèi)外聯(lián)系,校內(nèi)外溝通,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”。把繪畫引入語文教學之中,以此激情、領悟、延伸、拓展,培養(yǎng)學生的語文素養(yǎng),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。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,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,對直觀事物感興趣,喜歡艷麗的色彩,喜歡每天拿著筆描描畫畫?梢哉f,小小畫筆傾注了他們對世界的認識,稚嫩的畫面,一顆顆創(chuàng)新的種子在萌芽。
《畫風》一文中,三個小朋友畫了風,為什么我們不能畫畫風呢?“三個好朋友互相啟發(fā),互相激勵,竟然將原本看不見、摸不著的風畫了出來,你能畫風嗎?你想怎么畫?”我們可以想象,這簡簡單單的一“問”,將激起多少層浪。也許,孩子們的筆法不那么高明,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諧,但在這愉悅的氣氛中,他們求新求異的思維得到了發(fā)展。
特別是在經(jīng)過了前面的鋪墊后,學生再用這種“詩人”般的話去猜猜別的畫的風在哪里,更是進一步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,起到了很好的效果。
。ㄋ模┛偨Y延伸,拓展認識。
展示了自己畫的風以后,老師再引導學生動腦筋想辦法畫出聲音、氣味,對學生的思維將是更好的訓練。
四、板書程序設計。
板書設計很簡單,就是由學生自己總結出的“小詩”組成。這不僅是對課文內(nèi)容的一個理解總結,更是學生思維的一個升華和感悟。
《風來了》
風來了,
風把小樹吹彎了,
風藏在擺動(跳舞)(飄舞)的小樹里。
風來了,
風把旗子吹動了,
風藏在飄揚(舒展)的旗子里。
風來了,
風把風車吹轉了,
風藏在呼呼直轉的風車里。
……